应用简介
细胞周期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间期又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某些细胞在分裂结束后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执行一定生物学功能(G0期)。由于细胞周期各时相的DNA含量不同,通常正常细胞的G1/ G0期具有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2N),而G2/ M期具有四倍体细胞的DNA含量(4N),而S期的DNA含量介于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
技术原理
PI可以与DNA结合,其荧光强度直接反映了细胞内DNA含量。因此,通过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对细胞内DNA含量进行检测时,可以将细胞周期各时相区分为G1/G0期,S期和G2/M期。
实验方法
注意事项
细胞周期检测时,一定不要洗涤。不同于蛋白染料和细胞之间的牢固结合,DNA与染料的结合是一种结合态和游离态之间松散的平衡,不是很牢固,所以洗涤步骤会造成染料丢失,降低核酸的特异性荧光,造成测量值变小。
细胞周期检测需关注样本处理、染色及分析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数据准确性。样本制备时,需避免细胞损伤和聚集,消化细胞时胰酶作用时间不宜过长,终止消化后轻柔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防止细胞粘连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固定环节宜使用预冷 70% 乙醇,缓慢逐滴加入细胞悬液中,4℃固定过夜,避免细胞团块形成。
染色过程中,碘化丙啶(PI)染色需充分避光,且染色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左右,同时加入 RNase 去除 RNA 干扰,确保 PI 仅与 DNA 结合;若采用 BrdU 标记法,需严格控制 BrdU 加入时间和浓度,避免标记不足或过量。
检测与分析时,流式细胞仪需优化激光功率、电压等参数,设置合适的阈值区分细胞碎片;数据分析软件需精准圈门,防止亚二倍体峰误判为 G1 期;实验应设置空白对照、同型对照及阳性对照,排除背景信号干扰,通过多次生物学重复减少实验误差,保证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