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简介
克隆形成及细胞克隆接种存活率,通过观察单细胞集落形成情况,来计算克隆形成率,了解其增殖能力。
技术原理
单个细胞在体外持续增殖6代以上时细胞数量已达60个左右,此细胞群体成为克隆或集落,大小在1.0-2.0mm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的独立生存能力,各种理化因素可能导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发生改变,通过计数克隆形成率,可对单个细胞的增殖潜力做定量分析,了解细胞的增殖率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软琼脂培养或平板克隆是最常用的方法。
实验方法
技术总结
1、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2、细胞在进行克隆形成实验时要求有95%以上的分散度,否则结果的准确度会受到很大影响。
3、克隆形成率公式:克隆形成率=(克隆数/接种细胞数)×100%,细胞克隆形成率即细胞接种存活率,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成活并形成克隆的数量。
4、一般初代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弱,传代细胞系强;二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转化细胞系强;正常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肿瘤细胞强。
细胞克隆实验旨在获得遗传均一的细胞群体,操作时需从多个环节严格把控。接种前,细胞需处于对数生长期且状态良好,避免使用传代次数过多、老化的细胞;调整细胞密度至关重要,一般采用有限稀释法,将细胞稀释至合适浓度(如每孔 0.5-2 个细胞),保证单克隆来源。
培养过程中,使用含合适血清或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为细胞提供充足营养;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废物积累影响细胞生长。同时,培养环境需保持稳定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如 37℃、5% CO?),减少外界因素对细胞的干扰。
观察与筛选阶段,需及时标记单克隆细胞孔,避免克隆间相互融合;待克隆生长至合适大小后,挑选形态均一、生长良好的克隆进行扩大培养。此外,设置阴性(未接种细胞孔)和阳性(正常培养细胞孔)对照,排除污染和非特异性生长,多次重复实验以确保单克隆细胞株的纯度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