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种群鉴定测序(16S/18S/ITS)
简介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多如恒河沙数,且其中绝大多数无法在实验室培养观察。目前所知道的微生物种数已超过了十万种,这还是一个正在急剧扩大着的数字。DNA测序鉴定方法已经被证明比传统的生化分型和表型分型方法更加准确、快捷,不依赖菌种本身特点,对所有菌种均可使用。晶能凭借先进的测序仪器和多年的微生物检测经验,为您可提供快速、高效、权威的微生物检测服务,包括细菌16SrDNA测序、真菌18SrDNA测序、ITS测序。
16SrDNA测序——作为一种应用于环境微生物菌落多样性研究的靶标基因测序技术,通过针对覆盖16SrDNA的1个或多个连续可变性区域进行PCR扩增测序来鉴定样本微生物菌落成员和分析比较多样本微生物菌落的结构,Illumina的Hiseq2500和MiSeq平台可以针对16SrDNA的1个区域进行测序,具有对样本更高的测序深度、鉴定更多的低丰度群落成员且以较低的费用的优势完成科研项目。
18SrDNA测序——18SrDNA是编码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rRNA(18SrRNA)的DNA序列,其高变序列区域则能体现物种间的差异。通过分析18SrDNA序列,在较高级别上确定样品的归属。
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测序——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又叫内转录间隔区,是位于真菌核糖体DNA(rDNA)上18S和28S基因之间的区域片段,主要包括内转录间隔区1(ITS1)、5.8SrDNA、内转录间隔区2(ITS2),其两侧分别是18SRNA基因和28SRNA基因。
ITS序列由于选择压力小,在自然中变异较快,在绝大多数真菌中表现出序列多态性,表现为种内相对一致,种间差异比较明显,非常适合真菌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由于ITS鉴定快速,分析准确,有效弥补了传统鉴定方法的不足,ITS的序列分析能实质性地反映出属间、种间以及菌株间的碱基对差异,易于分析,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真菌属内不同种间或近似属间的系统发育研究中。
流程图
技术优势
1、拥有Miseq测序平台,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完成客户项目;
2、多项相关项目的经验,为客户的项目提供保障。
基因组层次研究服务注意事项
样本质量与管理:提供高纯度、高浓度 DNA 样本,浓度建议≥50ng/μL,OD260/280 值在 1.8-2.0,避免降解和污染;特殊样本(如 FFPE)需评估完整性。建立样本唯一标识,低温运输并记录保存条件,防止样本混淆。
技术方案匹配:依据研究目的(如疾病关联分析、进化研究)选择合适技术,全基因组测序可选 Illumina 平台,结构变异检测推荐长读长测序(如 PacBio)。与服务方明确测序深度、文库类型等参数,确保技术灵敏度满足需求。
数据与结果验证:要求服务方提供原始数据、质控报告及标准化分析流程,采用权威数据库(如人类基因组 GRCh38)比对注释。对关键变异位点,需通过 Sanger 测序或其他方法交叉验证,同时注意数据隐私保护,防止遗传信息泄露风险。
上述总结了基因组层次研究服务要点。若你想深入了解某类技术细节,或对特定研究方向的注意事项感兴趣,可随时告知。